【水稻營養(yǎng)障礙癥狀】
①缺氮發(fā)黃癥:水稻缺氮植株矮小,分蘗少,葉片小,呈黃綠色,成熟提早。一般先從老葉開始向下均勻黃,逐漸由基葉延及至心葉,zui后全株葉色褪淡,變?yōu)辄S綠色,下部老葉枯黃:發(fā)根慢,細根和根毛發(fā)育差,黃根較多。黃泥板田或耕層淺瘦、基肥不足的稻田常發(fā)生。
水稻缺氮癥狀
②缺磷發(fā)紅癥:秧苗移栽后發(fā)紅不返青,很少分蘗,或返青后出現(xiàn)僵苗現(xiàn)象;葉片細瘦且直立不披,有時葉片沿中脈稍呈卷曲折合狀;葉色暗綠無光澤,嚴重時葉尖帶紫色,遠看稻苗暗綠中帶灰紫色;稻株間不散開,稻叢成簇狀,矮小細弱;根系短而細,新根很少;若有硫化氫中毒的并發(fā)癥,則根系灰白,黑根多,白根少。
③缺鉀赤枯癥:水稻缺鉀,移栽后 2 一 3 周開始顯癥。缺鉀植株矮小,呈暗綠色,雖能發(fā)根返青,但葉片發(fā)黃呈褐色斑點,老葉和葉緣發(fā)生紅褐色小斑點,zui后葉片自向下逐漸變赤褐色枯死。以后每長出一片新葉,就增加一片老葉的病變,嚴重時全株只留下少數(shù)新葉保持綠色,遠看似火燒狀。病株的主根和分枝根均短而細弱,整個根系呈黃褐色至暗褐色,新根很少。缺鉀赤枯病主要發(fā)生在冷浸田、爛泥田和銹水田。
水稻缺鉀癥狀
④缺鋅叢生癥:缺鋅的稻苗,先在下葉中脈區(qū)出現(xiàn)褪綠黃化狀,并產生紅褐色斑點和不規(guī)則斑塊,后逐漸擴大呈紅褐色條狀,自葉尖向下變紅褐色干枯,一般自下葉向上葉依次出現(xiàn)。病株出葉速度緩慢,新葉短而窄,葉色褪淡,尤其是基部中脈附近褪成黃白色。重病株葉枕距離縮短或錯位,明顯矮化叢生,很少分蘗,田間生長參差不齊。根系老朽,呈褐色,遲熟,造成嚴重減產。
⑤缺硫癥狀與缺氮相似,田間難于區(qū)分。
⑥缺鈣葉尖變白,嚴重的生長點死亡,葉片仍保持綠色,根系伸長延遲,根尖變褐色。
⑦缺鎂下部葉片脈間褪色。
⑧缺鐵整個葉片失綠或發(fā)白。
水稻缺鐵癥狀
⑨缺錳嫩葉脈間失綠,老葉保持近黃綠色,褪綠條紋從葉尖向下擴展,后葉上出現(xiàn)暗褐色壞死斑點,新出葉窄而短,且嚴重失綠。
水稻缺錳癥狀
⑩缺硼植株矮化,抽出葉有白尖,嚴重時枯死。
【病因】
缺氮,未施基肥或施入量不足或施入過量新鮮未發(fā)酵好的有機肥。
缺磷,紅黃壤性水田、酸性紅紫泥田、白漿土、新墾砂質灘涂土等稻田易缺磷,尤其是紅黃壤性水田固磷能力強,易缺磷。有效磷與有機質含量正相關,有機質貧乏土壤易缺磷。生產上遇倒春寒或高寒山區(qū)冷浸田易發(fā)生缺磷癥。
缺鉀,質量偏輕的河流沖積物及石灰?guī)r、紅砂巖風化物形成的土壤或土壤還原性強、或氮肥水平高且單施化肥易缺鉀。此外,早稻前期持續(xù)低溫陰雨后驟然轉為晴熱高溫,造成土壤中有機肥或綠肥迅速分解,土壤養(yǎng)分迅速還原,常造成大面積缺鉀。
缺鋅,石灰性pH值高的土壤或江河沖積或湖濱、海濱沉積性石灰質土壤及石灰性紫色土、玄武巖風化發(fā)育的近中性富鐵泥土、地勢低洼常漬水還原性強或施用了含高量磷肥或施用了大量新鮮有機肥引起強烈還原或低溫影響均易出現(xiàn)缺鋅癥。
缺硫易發(fā)生在砂質淋溶型土壤或遠離城鎮(zhèn)工礦區(qū),大氣含硫少,近3一5年內未施含硫的肥料。缺鈣,土壤缺鈣的情況較少,但南方某些花崗巖或干枚巖發(fā)育的土壤,其全鈣含量甚微,華中紅壤地區(qū)全鈣含量0.02%一0.25%,每百克土中含交換性鈣5一100mg,某些紅壤僅5.6mg,這時會出現(xiàn)典型缺鈣癥狀。
缺鎂,質地松的酸性土如丘陵河谷地區(qū)或雨水多的熱帶地區(qū)高度風化的土壤中水溶性和交換性鎂含量少,易形成缺鎂癥。
缺鐵,主要發(fā)生在近乎純凈的砂礫質土壤含泥極少,近于干砂培和特清的溪水流動灌溉條件下,造成缺鐵。
缺錳,水稻葉片含錳量低于20mg/kg時,易出現(xiàn)缺錳癥。水稻對錳雖不敏感,但我國華中丘陵區(qū)紅砂巖發(fā)育的紅壤及花崗巖發(fā)育的赤紅壤含錳量都很低,北方的石灰性土壤,尤其是質地輕、有機質少、通透性良好的土壤,如黃淮海平原都屬于缺錳的土壤。缺硼,我國華南和華中地區(qū)有效態(tài)硼含量從痕跡至0.58mg/kg,平均為0.14mg/kg。花崗巖發(fā)育的土壤有效硼常在0.lmg/kg以下。此外潛育性草甸土有效硼也很低。
【防治方法】
①防止缺氮,及時追施*氮肥,配施適量磷鉀肥,施后中耕田,使肥料融入泥土中。
②防止缺磷,淺水追肥,畝用過磷酸鈣30kg混合碳酸氫銨25一30kg,隨拌隨施,施后中耕田;淺灌勤灌,反復露田,以提高地溫,增強稻根對磷素的吸收代謝能力。待新根發(fā)出后,畝追尿素3一4kg,促進恢復生長。
③防止缺鉀,補救時立即排水,畝施草木灰150kg,施后立即中耕,或畝追氯化鉀7.5kg,同時配施適量氮肥,并進行間隙灌溉,促進根系生長,提高吸肥力。
④防止缺鋅,秧田期于插秧前2一3天,每畝用1.5%硫酸鋅溶液30kg,進行葉面噴施,可促進緩苗,提早分蘗,預防縮苗。始穗期、齊穗期,每畝每次用硫酸鋅100g,對水50kg噴施,可促進抽穗整齊,加速養(yǎng)分運轉,有利灌漿結實,結實率和千粒重提高。
⑤防止缺硫,注意施用含硫肥料。如硫銨、硫酸鉀、硫磺及石膏等,除硫磺需與肥土堆積轉化為硫酸鹽后施用外,其他幾種,每畝施5一10kg即可。
⑥防止缺鈣,每畝施石灰50一100kg。
⑦防止缺鎂,基施鈣鎂磷肥15一20kg,應急時噴1%硫酸鎂。
⑧防止缺鐵,增施有機肥或培土。
⑨防止缺錳,用1%一2%硫酸錳溶液浸種24一48小時,或基施硫酸錳1.2kg,與有機肥混用。
⑩防止缺硼,在水稻生長中后期,噴施0.1%一0.5%硼酸溶液或0.1%一0.2%的硼砂溶液2一3次,每畝用藥量40一50kg。